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 华人为什么讲“虚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08:33: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到过旧历大年,老人们就会念叨一副著名的对联“一夜联双岁,五更分两年”(按,准确说当为“三更”)。除夕半夜是新旧两年的分界线,人们过了线就算长了一岁。
少数不懒得动脑筋的年轻人会奇怪:满一岁,那不是该按生日来算的吗?老人会说“中国人老年头讲虚岁”。前不久中央文史馆讨论年俗改革,笔者在准备材料中突然想到“虚岁”应该是更“新名词”。查了老版的《辞源》,《辞海》果不其然。
网上百科辞典《虚岁》有条目,其中断言:虚岁是中国古代的记龄方式(当时没有虚岁这种叫法),在民间延用至今。虚岁的计龄方式:出生时就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增加一岁。周岁是国际通用的计龄方法又叫实岁,来自西方。它传入我国后,年龄才有虚实之别。” 关于虚岁与实岁的对应换算,因为涉及阴阳历、闰年闰月等因素,竟多至七种。结论说“实岁”的传入使计龄变得混乱不堪。
至于为什么唯独中国人讲虚岁,《百科》上千字的解释中根本没提。看来这还是个没人捉摸透的,或百思不得其解的疑谜。
虚岁问题十分重要,比方说当法律条文与年龄界限相关时(例如古代法律规定七十以上免除极刑)怎么操作,事关生死。这要由法学史专家去研究。跟虚岁相关的问题,还会涉及普遍的礼仪细节,例如“冠礼”。近年来,年轻的“儒学家”提倡恢复“成年节”仪式,被问及“日期怎么算”,没法明确回答。
传统的“一夜连双岁”虽是年俗,却跟生日问题密不可分。多年前笔者发表过一篇论文,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无视生日”的命题。“生日”一词古代绝少提及。清代考据家钱大昕指出最早提到生日活动的是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按照儒家礼教,父母去世后生日应当是感伤的日子。笔者论证,唐代皇帝率先突破传统而庆祝“万寿节”(生日)可能是因为对外开放而受到异文化的影响。
生日观的不同反映了生命观的不同。西方文明认为生命来自上帝的创造;中国人则认为得自父母的生育,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个体人格是完全独立的;父母则又有父母,世代祖先的链条可以溯及天地。所以《礼记·郊特牲》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中国文化以家族生命为生命,个人生命不过是前者的一个环节。《礼记·哀公问》说:“身(个人)也者,亲之枝也。伤其亲,是伤其本(树干),枝从之而亡。”《礼记》十万字,三分之二内容都是丧礼、祭礼的繁文缛节,“慎终追远”的意义只能用维护因死亡带来的家族生命断裂,突出个体生命意识会危及家族生命,极力淡化生日,道理也在于此。
时代的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宋代以后中国的平民老人也大过寿诞。如今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早已响彻中华大地。但“虚岁”既然讲了几千年,趁着旧历过大年的日子,谈谈它的由来及意义,还是很必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qq群186689581|迪拜中文网 ( 沪ICP备14002918号 )

GMT+4, 2024-11-26 09:14 , Processed in 0.04882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