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 怎能样才能鉴别假银锭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07:5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前随着银锭市场价格的升温, 假银锭也越来越多, 假银锭有仿制银锭、假白银锭、包壳银锭、银铜等合金锭、改字银锭和后加字银锭等。银锭制假在清代开始就很盛行,现随着科学技术、铸造技术、收藏队伍的扩大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涉入,并指导制假者参与制假,使银锭制假十分猖獗。7 z% F5 i+ U( K; V+ j$ @6 o
怎能样才能鉴别假银锭呢?6 o; {9 N6 t( y; k6 h
鉴别假银锭主要是“五看”
 一、看银锭的颜色,。白银的颜色白润而沉稳,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损伤,银锭已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这种银锈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灰褐色,色泽温润。民间对白银鉴别银色有很多口诀,这里介绍含黄铜和红铜的两个口诀。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

银锭的成色(即含银量)都基本在95%以上,银锭的颜色除有包浆外,都应是雪白色的发出宝光。因此,民间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白银成色的总结,对于我们鉴定是否真白银制作的银锭非常适用。市场上出现的渡银伪锭,其色泽浮而无光,新的时候色泽还亮丽,但气孔决无多彩的金黄色宝光,时间一久就会露出铜色;市场上的银铅或银铜等合金假锭,新时色泽灰暗、久后有时会呈现出红、黄、黑色,这是银中大量掺入红铜、黄铜和铅等所致,但仍无雪白色的宝光;市场上低劣的铅质假锭,新时色泽黯淡无光,久后外表变黑色。

对用真白银制作的假锭,由于作假银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像老银锭一样生成天然的包浆,它的色泽看上去像刚出炉,火气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侧面,制假者都为了掩盖这一特征,往往在银锭身涂上一层化学药物,使银锭表面变成带黑色或其它颜色的花包浆,因此,凡是看到这种包浆的银锭泉友们应该引起警觉。
9 L" }8 P$ S" N. E8 B
  二、看银锭铭文。银锭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錾刻或铸造在银锭上的文字,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大体包括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錾刻铭文是当时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用签字画押的方法,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正因为这样,却成了我们今天鉴别真假银锭的重要依据。一是历代铭文有其特点,各个历史时代银锭上的铭文都与当时的货币经济紧密相联,与当时政府用银为货币的历史相一致,如汉代银锭铭文字少;唐代的银锭字开始多起来了;宋金银锭铭文较以前有了显著变化,用途也较广泛,很多银锭开始注明用途、地点、成色、匠人等铭文;元代用途进一步扩大,有了税课银徭役折银税等铭文。

明代的铭文多涉及税银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清代和民国时期银锭铭文变化最大,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当时官银有委托银楼、银炉铸造的情况)都是官锭。另一类铭文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银类。目前私银锭只发现“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一人在西康分金炉铸造的几种不同规格的银锭。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铭文的特点,对于收藏者断代和价格的掌握有很大的益处。二是银锭铭文的錾刻或铸造方法。我们所见的在模上铸造铭文的一般在银锭的底部,属元代以前的银锭,这类银锭铭文目前发现不多,凡有这类铭文的都十分珍贵。

我们目前见到的大多为錾刻铭文。錾刻铭文又分錾刻阴文和阳文。时间大致以清代雍正时期来划分,以前的多为阴文,以后的多为阳文,若不相符泉友们一定要小心。阴文铭文是在银锭铸造好后才用錾子錾刻上去的,字呈凹形,字体上看很不规则,,多笔少画的事常有,并有代用字、简笔字的情况,一般没有名家书写,这跟工匠的文代水来、錾刻技术有关,但却体现了当时时代特征,如果收藏都看到的老银锭的阴文不具有这些特征要注意;具有这样的特征还要用高倍放大镜细看阴文是否新錾刻的,新錾刻的字要伤字旁的包浆,字的包浆也与整个银锭的包浆不符,如果泉友们看到的银锭整个皮壳包浆被破坏就要特别小心是后錾刻的字,我在本站研究区发了一对真假明锭大家可再去对照一下。阳文银锭多数是在银锭未完全冷却尚呈朱红色时,且钢模打压上去的,因此,铭文字呈凸型,阳文字体工整美观,内容精练简洁,字与整个银锭的皮壳包浆等完全为一体,银锭背面和侧面无打压痕迹,但我们在收复中以常常发现一些老银锭的背面或侧面又有打压痕迹,这是怎能么回事呢?
1、是在钢模打压时银锭已经冷却了,钢模只有用铁锤打才能把字打到银锭上面;
2、是有些信誉好的银锭流到不同的地区后,,经当地公估官员检验后没有重新铸造,而是打上当地的戳记,在当地流通,这类银锭的背面或侧面的打压痕迹更大,但被打压的底部或侧面,因银锭参与流通后,与整个银锭已显得很自然。目前制假者正是利用这种情况在普通锭中加字或改字,使之成为银锭珍品,这是目前假锭中常常让泉友们受损的主要假锭。鉴别这类假锭要看整个银锭的皮壳包浆是否一致,正面阳文字体是否一致,阳文字与周围的包浆是否一致,背或侧面被垫打后是否与整个银锭的磨损一致,打压的痕迹是否新打,新打的显雪白色,几年后仍与周围不一致,,如果被垫打部分或整个银锭被涂上了黑色等颜色,收藏时一定要小心,假锭可能性占到了90%以上。

 三、看银锭造形。我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允许自由铸造。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形无规定,特别是从清代开始,银锭的器形更加多样,各省各地各有千秋,异曲同工。我国银锭的种类繁多,器型各异,是我国货币文化、货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都是十分典型的,也是泉友们收藏银锭的魅力所在.泉友们要把银锭的器型了解后,对无铭文的银锭才能断代.汉代银锭的器形为饼状,唐代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船形锭我在银锭研究区发的大型唐代船锭),,宋代银锭的器形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见我发在研究区的宋锭);辽、西夏、金的银锭器形与宋差不多;元代银锭的器形与宋出入不大,无铭文锭的区分是周缘翘起,中间内凹,多数元锭没有铭文;明代银锭的器形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加突出,,形成一个双翅(见我在研究区发的明锭);清代到民国22年银锭退出货币领域始,银锭器形之杂,难以统计。但大体可分为元宝形、圆型、长方形、正方形、砝码形、牌坊形等几大类,各省的器形因受文章篇幅限制这里就不介绍了,喜爱银锭的泉友可购书学习。这里还需要向泉友们介绍的是银锭的器形的改变,时常会迟于朝代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这是因为一种新的器形的出现,定形必需有一个发展和社会的认可以及推广过程。如元初银锭器形相同,清初的器形宋未与明未相同等,泉友们了解了这一规律,在确定无铭文银锭的年代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看银锭的重量和听其声音。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42克,宋为39克、元为36.6克,明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除大家常见的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伍拾俩的重量外,还有三十两、四十两的银锭,就是这些银锭中,还有多少钱,多少铢的铭文等。这是由白银作为称量货币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大家收藏的重量与当时的标准不符就要警觉。但清代和民国银锭在重量上就有了基本统一的规定,通常的是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三种银锭,五两以下为碎银,主要限于市场流通,补零等使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清代银锭有叁拾两、肆拾两、壹佰两,甚至两佰两以上的大锭,都应该是假锭,泉友们别好奇或认为捡到了出谱锭。据史料记载,我国镇库大锭清代只有湖北铸有100两的镇库银,目前在什么地方已不知道,而明代500两的镇库银,1900年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抢去,早已不知去向。听银锭的声音主要是防包壳假锭,对有疑问的银锭,拿另一个银锭敲其锭,若有空心声或破声应是包壳银锭,。

五、看银锭成型情况。各种银锭因铸造工艺的不同,成型后的情况也不同,现在制假银锭,往往工艺与过去不一致,因此,成型后的情况也不同如果不是真银制假那更不相同。如一是五十两的双翅银锭,成型后双翅层次分明,宝气光亮;锭面中心常常有一个小凹,但将型模倾斜固定于一边的中心无凹状,,这类器型底部和侧部一般有蜂窝状,又如锭面凸出无丝纹的银锭器形。主要有两广、云南槽银、牌坊银,河南腰锭、山西晋泰锭等,这类银锭的特点是锭面平滑、呈溢满状凸出,四边是圆弧状角,侧面有重纹,槽银底部蜂窝状有的不明显,甚至没有,但牌坊锭底部有蜂窝状。三是锭面凹陷无丝纹,中心有奶头状的银锭器形,主要是以四川为代表十两圆锭型,底部蜂窝状明显。四是锭面微凹并有丝纹的器形,,这类一般是碎银,银的成色达9成色以上就会有丝纹形,9成色以下者银的层色越低,说越无丝纹银。

F银锭的底部和侧的蜂窝状大小、多少、深浅是鉴别真假银锭的又一重要依据。凡蜂窝较深、较密、洞内圆润光亮,有回珠,有彩色光泽者(俗称金黄色的宝光)必是真银锭,,银合金银锭一般没能上述特征,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可能是铅等假锭。蜂窝状凡是自然形成的必然是口小洞大,深浅不一,人为制造的蜂窝状正好相反。

此件疑问在于,一是颜色泛黄,是含铜的原因。二是底无蜂窝。三是款、型均问题多多。应是赝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qq群186689581|迪拜中文网 ( 沪ICP备14002918号 )

GMT+4, 2024-11-25 00:35 , Processed in 0.0392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