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高考改革方案将发布 "一考定终身"制度或终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22:1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高考改革方案将发布 "一考定终身"制度或终结


教育部昨天公布了今年工作要点,高考、校车、异地升学等教育热点,今年均有望实现突破。
2014年北京高考削减加分
教育部今年将制定发布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招生考试新方案。高考改革思路主要包括本科、高职分类入学考试;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一科多考;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清理规范升学加分等。今年还将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扩大试点范围。
本市高考加分相关调减方案已上报待批,2014年实施。届时,本市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将从目前的15项减至10项。6项地方加分也将合并、削减,降低加分分值。
本市高考目前在高职层次推行“高+会”录取方式,不仅突出考生选拔的“分类”,也体现了单科多次考试的改革精神。本市去年还启动研制高考社会化报名、并力争三年内出台英语听力多次考试的完善方案。
本市试行打工子弟就地升学
今年,教育部将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升学考试办法,随迁子女将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据统计,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884.7万人,这些孩子中的80%在公办校就读。
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超过40万人,按照目前政策,这些孩子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不能在北京考高中,只能借读,高中毕业后也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各地所学课程存在差异,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读到高中,离开家乡已有12年,回家高考,所学已与当地所考衔接不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将肯定出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
本市部分中职校目前已开始尝试接收打工子弟就读。今年,本市将对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按同等标准拨付生均经费和落实教师编制。
本市在郊区县发展校车
去年频发的校车事故令公众痛心,今年教育部将积极配合《校车安全条例》的贯彻实施,建立校车制度,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校车。据透露,教育部已对校车情况开展了调研,并启动了校车试点。教育部还要求审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坚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
今年,全国还将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研究起草《学校安全条例》。
市教委目前正在摸底测算,将在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上,重点发展农村地区校车,特别是满足山区寄宿制学生的交通需求。郊区县校车购置和运行将由财政负担,达到报废年限或车况不好的校车一律更新。城区学生出行主要通过大力发展公交系统解决。
北京教育投入今年实现4%
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实现的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难题”,今年有望实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落实4%工作办公室,教育部将指导各地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投入政策,切实保障教育经费增长,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实现4%。
本市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透露,预计今年本市教育经费投入将超过585亿元,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投入目标。教育经费增长幅度超过14%。今年,本市将重点保障一批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重点支持城乡新区学校、农村学校建设,并加大对学前教育等的投入。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本市今年将严厉查处与升学挂钩的办班行为,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
客观的说,高考制度是现在最公正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选拔制度,它纵有千般不是,也确有万般无奈。面对高考的弊端,我们要做的不是口诛笔伐,而是静心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解决它,使高考能真正发挥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积极作用。对于相关部门来说,高考也不是无休止“改革秀”,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和隔靴挠痒层面上的改革不要也罢。
这些年高考仿佛成了“过街老鼠”,尤其是一提到素质教育,高考更是万炮齐轰的靶子,关于高考的各种骂声也从未间断。因为“一考定终身”使得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产生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的弊端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难以展开教育改革就无从谈起……归根结底,“罪魁祸首”就是高考!当前要求改革高考的呼声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旋律,以为只要改革高考其他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其实是对高考改革期望值过高。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新中国的高考制度已经走过的三十多个年头。应该说在这三十年中,高考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也直接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做了巨大贡献。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深有体会:是高考赋予了我们公平竞争的理念,冷静沉着的心态和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也因为高考,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促进了教育公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愈加激烈,学生“一考定终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使得高考原本朴实的价值观遭到扭曲。
为什么高考既可以促人成长,又可以使人扭曲?哪些是它本身的局限,哪些是“代人受过”?弄清这些问题,是高考改革的前提。笔者以为,高考弊端的产生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得读书人对考试的崇拜根深蒂固;其次,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和人才选拔制度的单一造成高考制度的不堪重负,进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另外,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比如中等教育的缺失也是促成高考问题的一大要害;除了以上教育问题之外,社会就业看重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也为应试教育开拓了市场。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争议和呼唤中高考改革终于缓缓起步。然而高考到底怎么改?如何在改变目前这种“一考定终身”弊端的同时又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估?如何最大程度的保证考生的利益?如何在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办学水平?如何通过高考改革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这将是改革的核心所在。
首先,高考的主体是考生,如何在改革的时候尊重和保证考生权益是首当其冲需要思考的问题。多年来,高校都秉承着“唯分录取”的原则,这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接受应试教育,在反反复复的死记硬背中学生个人的能力、特长、择业倾向很少在学校中受到教育和发现。如果改革,势必要从中学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开始,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能科学合理的安排考试测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展现,并在日后有被多个高校录取的机会。
其次,如何保证综合素质测评的客观公正和高校录取的公开透明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对一个人“素质”的评价不可避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如何保证评价体系的公开、公正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另外,高校在录取的时候如何做到公开、透明、公正也是核心所在。尤其是在当下“拼爹”现象严重,如何杜绝依靠权钱交易和不正当途径获取高校资源,相关部门如何有效监督等等更是关乎改革成败的关键。
再次,因为生源不愁、衣食无忧,当前的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需要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现实。且当下的大学教育不止是专业设置的缺陷,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和管理的缺陷更令人堪忧。经历了残酷高考的大学生们只要踏进大学校门便身心“解放”了,旷课、谈恋爱,混日子,就连考试前的临阵磨枪也不过是为了“混张文凭”,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又有多少呢?这样出来的大学生又有多少可以为社会所用?高考改革就是要促进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剔除一窝蜂地搞大而全的专业造成的种种不利影响。要激励高校努力通过自主方式录取到适合高校发展的优秀学生,使高校更加认识到学生是促进高校发展、提高学校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而不只是挣来办学经费使高校维持运转的砝码。
另外,高考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等也是高考改革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可以说高考改革不是对制度本身的改革,而是需要处理一个重大且复杂的社会问题。客观的说,高考制度是现在最公正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选拔制度,它纵有千般不是,也确有万般无奈。面对高考的弊端,我们要做的不是口诛笔伐,而是静心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解决它,使高考能真正发挥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积极作用。对于相关部门来说,高考也不是无休止“改革秀”,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和隔靴挠痒层面上的改革不要也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qq群186689581|迪拜中文网 ( 沪ICP备14002918号 )

GMT+4, 2024-11-16 06:05 , Processed in 0.0371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