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书你好,我是《中东侨报》记者安哲莹,今天编辑部安排我专门采访你,请你为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问书:《中东侨报》的读者们,大家好,我是阿联酋侨联会员问书,我来迪拜四年了,一直从事网络工作,为了发展和推动阿联酋华侨华人的网络文化生活,若干年前我创办了“相约阿联酋文化网”。 记者:我注意到你使用文化网这样的字眼,你为什么会做这样的界定? 问书:现在,我们已经进入高科技网络时代,中文的网络文化网站已有很多,而我们网站的特色是有详实的实质内容。我们的网站拥有互联网上的一切资源,例如影视、教学、书籍、软件、音乐等方方面面,虽然我们也有关于游戏的收藏,但是我个人认为游戏不属于正统文化的范畴,因为大多数玩游戏的人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并无实质性的精神升华。我们的网站一开始就有着鲜明的文化立场和社会价值观。 记者:你建立这样一个网站,花费了多少时间和资金,方便在这里谈谈吗? 问书:建设“相约阿联酋”这样的网站是我自己的爱好,我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去建立和完善这个理念。其间我先后建立过6个网站,它们的数据现在都同归于“相约阿联酋”这个网站中。13年来除了简单吃穿住行,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投入到网站的建设之中去了,很难有人真正理解我对网站的一网情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网站就如同我的孩子一样。 记者:这些年来,在建设“相约阿联酋”方面,你具体都做了那些工作和劳动? 问书:收集、整理、归类各种资料和资源,这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艰辛的劳动。由于占用了大量的经济收入和时间,家人和周围的人都不能理解我的这种执着。可是,我是乐此不疲,心甘情愿地坚持了下来,其苦其乐,唯有心知。 记者:关于建立网站,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你是专家,请你为大家形象的解释这方面的问题。 问书:如果把互联网比作海洋的话,那么众多的网络营生者就相当于钓鱼人,小网站就相当于鱼船。而我的网站就是这许许多多鱼船中的一艘。同时我还是一个收藏者,收藏捕捞回来的方方面面内容。当驾驶着渔船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宝藏时,这过程,需要体力,需要眼光,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巧,也需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 记者:你说得很好,接下来我请问你知道阿联酋华侨华人中有多少网民吗?或者说这里有多少华侨华人和计算机网络有关系? 问书:我认为目前没有办法统计出具体数字,但是据我了解,金领、白领以及众多室内工作者基本都在这个范围以内,目前阿联酋的每个中国家庭至少拥有一台以上的电脑。 记者:侨居阿联酋的华侨华人访问当地华人网站的几率是一个怎样的比例? 问书:目前访问率很低,大约只有千分之一。 记者:这么低的访问率,何谈生存和发展? 问书:我们既然建立的是文化网,那么淡薄和寂寞在所难免,读者和观众的兴趣是需要培养和开发的,作为网站,推出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以满足网民精神文化需求,我相信网民中大多数人有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市场的特殊性,注定了我们需要持久坚持。 记者:你何不为我们介绍一下“相约阿联酋”网站的特点和特色。 问书:我们网站就相当于一个目录表,所有承载的信息内容都储存在硬盘上,而我们网站提供的就是硬盘资料拷贝服务,比如目前普遍网民使用的PPLIVE视频观看软件拥有的中外影视剧集大约2万部左右,而我们网站却拥有其6倍以上,高达十三万部之多,并且清晰度是网上视频的2至5倍,拥有电子书籍达20多万部,各类图片近百万张,各类计算机软件过万。从以上数据你可以看出我们网站所具有的实力和资源。其实,我是一个贫穷的富翁。 这个网站就是我的孩子,目前“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在异国他乡做文化艰难无比,但是我坚信,随着人们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将会上升到一定的层面。多年来,我就是用这样的信念,行走在艰难的文化之旅中。我相信,我能够在阿联酋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 记者:问书今天别开生面地给我上了一堂计算机网络文化的入门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的奋斗和追求。问书,请你把“相约阿联酋”网站的名称告诉我,我相信阿联酋的华侨华人联合会的会员中一定会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关注你和你的网站。 问书:感谢《中东侨报》,感谢安记者的采访,我的网站中文名称是“相约阿联酋”,大家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http://www.uaedate.com/就可以访问“相约阿联酋”。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多多支持。(于2010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