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的《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比重达10%,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并明确了与本土优势资源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意见》制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对相关内容予以解读。
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记者:从《意见》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推进文化青岛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看待青岛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时代机遇?
张胜冰(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里的“支柱性产业”不仅仅着眼于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更重要的还在于文化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比较大,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正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自然成为文化青岛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马达(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科研部教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产业带动社会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从传统制造业到国际贸易到金融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青岛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传统制造业相关产业逐步撤离,给予了城市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纷纷提出符合本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因为利用文化为产业内容打造的产品,可以创造出比原先制造业更为丰富的产业价值,最关键的是,这种产业价值可以复制。比如,美国苹果公司,其市场价值4倍于青岛的GDP;一个动漫产品《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以创造出几亿元的市场价值……
这些成绩的背后,除了经济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外,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人民群众开始从单纯物质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转移。在西方发达地区,以伦敦为例,其居民收入的20%花费在了文化和娱乐消费中。而中国的上海,下班后去华山路看场戏成了一种社会重要需求。青岛在“十二五”期间也将逐步进入到这个阶段,对于文化产业从业者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周海波(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可以说,时代的发展为文化青岛的发展提出了新命题。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为文化青岛建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塑造新的青岛城市形象,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强化青岛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的强大竞争力以及完善城市功能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挖掘优势资源形成产业特色
记者:面对机遇与挑战,青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备哪些独特优势?
姜正轩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青岛不仅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200亿元,其中青岛为463.3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目前,青岛已培育起10大龙头文化企业和100家重点文化企业,形成了影视传媒、文化产品研发制造、出版发行印刷、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八大优势文化产业。青岛利用废弃厂房改建的“创意100”产业园、中联创意广场、1919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格局。
张胜冰:青岛发展文化产业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优势,2010年青岛GDP为5666亿元,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资源优势,青岛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为文化产业开发利用,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产业门类;三是区位优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也就意味着更容易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同时青岛毗邻文化产业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可以形成文化产业对接。青岛无疑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加速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国内独具特色的蓝色文化产业。
马达:青岛最大的优势在于海洋文化特色。这种海洋文化,不仅仅是海洋交通的便利和口岸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形成的包容外来文化、海纳百川的胸襟。我们既拥有齐鲁文化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拥有西方舶来品,并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比如,来自于德语的“古力盖”以及混合了中西方的“里院”文化,以及传统的崂山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种多元的文化格局。在此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想法和新创意,用三句话总结就是: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和本土优势,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多元文化是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的。
但是,多年来我们对这些看起来产生不了什么经济效益的东西了解得太少,甚至不怎么去关注,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未到特定阶段。比如阿联酋的迪拜,在依靠石油工业富足起来后,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开始关注自身精神家园建设,仅仅用了二十年时间,迪拜已成为了阿拉伯世界里文化最发达、社会最先进的地区。当然,这只是个案,但是充分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到了特定的历史阶段,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必然结果,只要顺势而上,成功不是一种巧合。
周海波:青岛传统工业时代虽已远去,但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特色鲜明、影响巨大的文化资源。作为后工业时代的文化资源,青岛工业文化为文化青岛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青岛啤酒文化、纺织工业文化都已初步成形,并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青啤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其意义并不在于为青岛工业时代进行收藏,而是以新的理念引领后工业时代文化发展。比如说,啤酒文化与青岛市民生活的关系,与青岛旅游文化的关系,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系,都需进行新的确认和阐释。如何充分挖掘青岛工业时代的文化资源,让老工业开新花,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此外,青岛在演艺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制造业、出版印刷业、动漫产业等方面,都具有长足的发展空间,有自己的优势,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和发挥它们在青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将会极大地促进青岛城市发展。
文化领跑新一轮城市发展
记者:如何理解《意见》中关于 “深入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论述?文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怎样的价值定位与作用?
马达:文化产业是其他产业的酵母,它催生出许多新兴产业,而文化产业又是其他产业之间的润滑剂,可以使产业间有更良性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推动力,也正是在文化中体现。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想象:三个优秀乐队,可以吸引一批音乐录制机构,可以吸引广播机构,可以吸引音响行、乐器店,还可吸引酒吧、歌舞厅、餐馆乃至剧院、音乐的高等学府,最终那里将出现流行音乐节,成为著名旅游景点。原本这里可能只是城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10年之后,因为最初的几个音乐人排练的几首小曲子,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产业点石成金。
姜正轩:伴随经济转型和文化崛起,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趋势更加明显。当前经济转型加快,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注入高科技和文化内涵,使其重新焕发经济活力。2011年义乌文博会期间,文化产品交易项目带动旅游、餐饮、住宿、零售等同比分别增长25%以上;网络游戏产业迅速发展,同样带动了电信、出版和媒体行业。2010年统计数字显示,网络游戏带动相关产业收入高达631.2亿元,是其自身销售收入的近两倍。文化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增长点,也是城市由单纯经济开发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整体协调转变的重要途径。
周连坤(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只有深入推动文化与青岛经济、社会、科技、海洋、旅游乃至生活等不同领域的融合,才能形成青岛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大发展。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文化与生活的融合,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与文化交融,只有当二者密切融合时,人们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才能获得提升。也只有当文化与其他领域全面深入地融合后,才能培育和发展出多样化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张胜冰:深入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指的是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文化产业本身具有跨界性,与其他行业关系十分密切,比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金融、文化与会展等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世界许多知名城市是靠文化赢得世人对它的赞美,如巴黎、纽约、伦敦、罗马……文化已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引擎,新一轮城市经济的发展要靠文化来领跑,而不是靠传统工业,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政策资金扶持力求落到实处
记者:《意见》提出,从2012年起,青岛将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此番提出的政策体系,有哪些不同于以往的亮点?
姜正轩:文化产业要加快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从《意见》中可以看出,此次市委、市政府制定政策的决心和扶持力度非常大。《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三个 “确保”确保文化产业增长幅度高于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长幅度,确保文化产业投入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入增幅,确保新兴文化产业增幅高于整个文化产业增幅。其中,第二个确保即“确保文化产业投入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入增幅”,是下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此为指导,2012年起,我市将大幅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调整文化投资结构,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周连坤:《意见》加大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力度。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5000万元,明年起在此基础上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次是拟设立青岛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首期设立投资基金5亿元,采取股权投资、贴息、资助、补贴等方式支持重大项目发展。三是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担保力度。市担保中心每年将安排一定的担保基金用于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成立青岛市担保有限公司,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解决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四是把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蓝色经济发展基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引导文化产业发展。
原先我们制定了许多政策,有的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到位,有的缺少操作性。随着《意见》出台,相关政策将力求落到实处,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实在,越来越能够见到实际成效。
马达:和其他产业一样,文化产业需要一个培植、呵护、发展壮大的过程。很多优秀的项目,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期看,却是一股推动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意见》相关扶持政策中,我们看到了政府的雄心以及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从这种意义上讲,《意见》具有跨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