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外合作办学――借他山之石 筑教育广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9:1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世纪以来,我国派出留学人员逾100万;去年全年来华学习“老外”逾23万;今年,我国向世界提供2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时下,不论是出国留洋的“海归”,还是来华学习的“老外”都与日俱增。不妨先看一组数据:新世纪以来,我国派出留学人员已超过100万;2009年,全年来华学习人员突破23万;2010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提供2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以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研修和学习。不仅如此,形式多样的中外合作办学更是蓬蓬勃勃,呈现一派生机。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的中外合作机构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彰显出国家进一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公益性”・“营利性”
  ●如何引进优质资源
  来自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资料表明,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层次逐步提高,模式趋于多样,已覆盖除西藏、青海和新疆以外的26个省份。目前,国内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1000多个。

  去年,教育部组织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对中外合作办学作了一次系统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了办学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丰富了教育供给,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但是,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问题也不少,一些机构利益至上、唯利是图成为突出弊端。比如,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矛盾突出,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难以充分体现;引进的高等教育资源良莠不齐,总体水平不高;招生管理存在漏洞,学位认证制度不完善。还有一些不被所在国社会或专业认证机构认可、被视为“文凭工厂”的“低级大学”也乘机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声誉。

  对此,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指出,中外合作办学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中国发展急需的大批高质量人才。比如,在培养跨国公司需要的人才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外合作办学有责任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二是如何开展办学体制、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比如,新加坡推出了“环球校园”计划,韩国制定了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开办研究生院计划,阿联酋在迪拜设立教育培训自由贸易区――迪拜知识村。不少国家采取不同方式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力度。面对新形势,我们今后需要在如何引进和利用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教育走出去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张秀琴介绍说,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部今年将启动天津、辽宁、江苏、河南四省市首批中外合作办学单位试点评估工作,在取得经验和进一步完善评估标准、程序后,将在全国陆续展开。

  “品牌化”・“集团化”
  ●如何做强中国教育
  早在1994年,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就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中外合作学院――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成为首批获得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如今,作为跨国专业教育机构,莱佛士教育集团除了在亚太地区10个国家24个城市创建国际学院外,还与中国内地合作,在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创办了高等院校。

  谈到合作办学的体会时,莱佛士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周国础表示,16年专注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教育的品牌化、集团化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品牌代表了特色,创立有特色、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应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集团化代表了一个被市场认可的教学模式和机构,以较快的速度复制和推广自己的办学模式;第三,品牌化和集团化发展是中国教育做大做强、和国际接轨的必要过程。高校的数量并不代表教育的真正水平,而国际认可的教育品牌、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高校,才是教育强盛的标志。
  如何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校长张杰庭建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纲领性文件,省市级政府也应以直接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为出发点,制定出相关的战略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渐进地批复符合报批规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优秀的办学项目和机构,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

  “引进来”・“走出去”
  ●如何提高国际化水平
  3月19日,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在厦门大学和香港大学同时挂牌成立。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林金辉教授被任命为该研究中心主任。

  多年从事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的林金辉教授指出,“引进来”与“走出去”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两种重要形式。到2008年12月,全国24所高等学校共设立海外分校或举办境外办学项目40多个。通过“走出去”,鼓励和支持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增加境外学生招收数量及直接开展境外合作办学,到国外开辟校园,就地招生、就地培养,不仅可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使我国高等教育更加直接和深入地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形成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这无疑将拓宽我国高校的全球化视野,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水平,积累改革发展经验;同时,“走出去”办学,可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推动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在学位认证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达到新的水准。 (记者 袁新文)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3月23日
(责任编辑 王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qq群186689581|迪拜中文网 ( 沪ICP备14002918号 )

GMT+4, 2024-11-26 13:09 , Processed in 0.0479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