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出国读书,难免会考虑投入和产出。
我算过一笔小账:我出国带了10万人民币,在德国又挣了1万7千欧的样子,除去时间成本,收支也算是平衡了。3个学期在学校上课,3个学期在公司实习,勉强跟上国内同学的节奏,跟国内也没完全脱节。如果我不出国,本科毕业就工作,按我的能力,三年估计也挣不到这么多钱,何况我还收获了一个学位。
当然,这种收获是没法具体量化的,我只列举几个我能说清的方面:
首先是学到了专业知识。我读研的学校在翻译方向是德国最好的,一起来的中国同学也都很优秀,有的老师也很负责,三个学期给我修改了80多篇翻译作业,这是我在国内读书从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向前辈学习,向优秀的同学学习,现在基本可以独立进行专业的翻译实践。
其次学习文化。三年换了三个城市,从南到北,仔细地去体会,那种感觉没法用语言来形容。我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周边国家旅行,只走了一些德国的小城市,看了一些美景。记得以前看歌德的小说《亲和力》里面描写的庄园,直到去了德国工业世家克虏伯家的私人庄园参观后,我才真正领悟出小说中的那种意境。另外我还订了一年的德国报纸,每天像个老头一样看看报纸,喝喝咖啡,关注与自己不相关的世界和人,慢慢也就能看原着,关心他们关心的事。谈不上融入,但至少内心不再抗拒这种文化,久而久之,仿佛内心装着两个世界,一个在中国,另外一个在德国。
然后就是个人成长方面。学会了独立,学会了照顾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够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意见。也算见了一些世面,现在回国看到奔驰宝马都不会像出国前那么傻傻地激动,看到西餐厅前排的长长的队伍我还会偷偷地笑,看到有人满身名牌奢侈品我能淡定地视而不见。
最后一点可能会让人笑话。出国了我才真正领悟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因为长期翻译的缘故,我们使用母语的频率非常高,同是翻译一篇文章,在同学中要做到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母语上下很大的功夫,课后要读很多中文小说,报刊杂志。这可能是区别于其它留学生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