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标题: 在伊拉克的浙江商人生活纪实,要享福的人不要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沙漠 时间: 2011-10-28 14:33
标题: 在伊拉克的浙江商人生活纪实,要享福的人不要来!
本帖最后由 沙漠 于 2011-10-28 14:36 编辑
longrich1
浙江商人闻名的是“四千精神”,为了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浙江人“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什么地方都敢闯,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韧劲,让众多的浙江人在异乡的土地上,干出了许多当地人干不出来的事业。如今在伊拉克南北打拼的小老板们,也正经历这样的荜路蓝缕:吃住在简陋的公寓里,人生地不熟,不能随便外出,没有任何娱乐。
他们的梦想,能否实现?
青田陈老板:遍地黄金也要抢得快!
在
巴士拉的中国商品会展,五十来岁的青田人陈老板卖女式睡袍的三个摊位生意格外红火。中档的睡袍一件一万第纳尔(人民约60元)走得非常快,3个营业员都有些忙不过来。他喜气洋洋地告诉我,开展一个月来已经卖了大概30万元人民币的货。
陈老板自述:我这些衣服中高档的都有,大概利润在50%左右。衣服都是我自己家里的工厂加工的,面料是从柯桥进的货。我需要什么类型,马上E-
mail回去,一个月款式类型就全要换一次,所以别人跟不上来。
要占领市场,就先要了解市场,我对这里的人喜欢一些什么都很清楚,所以80%都是回头客,来了拿了衣服都不用问价格。
我在迪拜已经十年,这两年生意不好做,中国人多,房租也高,就到这里来看看。我觉得这里战后重建的机会很大,不是没有钱,而是要怎么想办法把人家的钱变成你的钱。但现在不能搞太高档的东西进来,否则要死掉。
要享福的人千万不要来,这里一会停水一会停电的。想占领市场,一定要有信心在里面。中国人进来了,就不怕吃苦,我们浙江人连死都不怕还怕苦吗?
生意做得不好要自己找原因,要有决心。说是遍地黄金,也要抢,拖拖拉拉捡不回来。我已经一次性交了半年固定摊位的钱,准备长期呆下去了。
打工者李永健:有钱在哪都一样,没钱在哪都不行
李永健34岁,一个敦实的温岭汉子,在
苏莱曼尼亚中国商城照看他表哥的店铺。不懂英语也不懂阿语的他到
伊拉克已经6个月了,和另外6个员工挤在一个两室一厅的套间里,每天要自己买菜做饭。虽然觉得生计有诸多不如意,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地干着。他说:“有钱在哪都一样,没钱在哪都不行。”
李永健自述:苏莱这个地方大概有70万人口,比我们国家落后大概二三十年,到处都是市场,没有什么工业农业。一到晚上逛市场的人很多,就好像我们中国学校放学人都出来了。
这里的当地生意人很多都直接到义乌去进货,他们知道的不是浙江义乌,而是中国义乌。
这里的人虽多,但生意有些头大,主要是当地人消费能力低,货运和租金成本也高。什么时候
美国人不控制
伊拉克人的石油了,他们的钱多了,我们的生意就好做了。
苏莱车很便宜,我们为生意买了个皮卡,车价2万多美元,但上牌一定要找当地人担保,手续费就被敲了3000多美元,而且到现在也没个凭据,这车到时说起来是谁的也不知道。
我们7个中国人一起住的酒店公寓,两室一厅,租金750美元一个月。大概有四五百人也住这幢公寓。除了上班,我们收了工一般就不出去了,在房间里看看电视上上网。虽然说这里治安好,但他们当地人毕竟有枪啊。
老板给我们开的工钱大概是一年一万美元,另外每个月125美元左右的伙食费,每天我们自己做饭吃。这里消费很贵菜很少。大米合10元人民币一公斤。大白菜11块。牛肉16美元一公斤。吃来吃去就包心菜、黄瓜、土豆、茄子、洋葱几个菜。
在这里习不习惯?我觉得有钱在哪都一样,没钱在哪都不行。你说对不对,钱师傅?
招“商”入“伊”
——浦江老板从步步为营到放开手脚
本报特派记者 钱锋 王颖
潘银丰他们谋划的是在伊拉克北部大展身手,而在安全形势更为复杂的伊拉克南部,一群中国商人也已经从迪拜挺进尝试拓荒。与北部不同,他们的策略更为谨慎,先办临时性的中国商品会展,一个个城市巡回展销,觉得条件成熟了,再转为长期固定的市场。
他们的领头人,则是一对中年组合:五十来岁的新疆老板张忠义和四十多岁的浦江老板黄余庆。两人各占组织展会的“伊拉克塔里木公司”30%的股份,每个伊拉克城市当地的伊人老板和其他合伙人占据剩下的40%股份。就是这个公司,负责办理签证和举办展会,把一群群的中国商人从迪拜带进了伊拉克。
“中东国家全跑遍了,这里是个空白。”黄余庆说。
巴士拉是伊拉克第二
大城市,人口三百万,拥有伊拉克唯一的海港,与沙特、
科威特、伊朗相邻,有船到迪拜,有火车和高速公路到巴格达,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
这一个多月来巴士拉夜晚最热闹的去处就是中国商品展会了。每到晚上,一个悬挂着五星红旗的巨大帐篷里灯火通明,30多个摊位呈回字形排开,从钟表手机、玩具墙画到棉被睡袍无所不包。
中国老板和伊拉克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地接待着穿着黑纱和白袍的巴士拉顾客。买东西都是以伊拉克第纳尔或美元结算的,一支小孩玩的泡泡枪,售价相当于27元人民币;一幅装饰画,50元;两条儿童长裤,28元……
展会外面,有一个高高的充气滑梯,还有卖爆米花和阿拉伯烤羊腿三明治的摊贩,几十个伊拉克孩子
兴高采烈地奔跑打闹。
张忠义介绍说,展会开张那天,市长到场剪彩,政府官员来了两百多人,伊拉克媒体到了20多家。黄余庆说,政府对展会异常重视,每天不计成本地派出重兵守卫。四周道路停满了
装甲车防爆车,士兵对每个进入展会的人进行搜身。每个参展商外出,都有两个兵跟着护卫,他们聚居的公寓门口则24小时4辆军车守卫。
这已经是“塔里木”所做的第3个城市的展会,最早是今年4月份在伊战名城纳西里耶;6月到纳杰夫;7月底起在巴士拉。每个展会持续时间大约15天到一个月,每次几十个展位。很多商户尝到甜头一路跟着跑,成为“三朝元老”。
回忆起初到伊拉克的艰辛,张忠义也是不胜唏嘘,他在办展会前,仅是去年到今年就来伊拉克考察了上十次,第一次申请签证花了6个月,而现在他两天内就可以帮中国人办出来。至今他们已经接待了20多个考察团六七百人到伊拉克考察。“每个团的人一开始都很担心安全,但来了之后就都不说了。”
巴士拉的这个展会已经签约确定马上转为固定展会,接下来流动性展会的计划也已经排到了明年,10月底在纳杰夫,11月卡尔巴拉,12月至1月纳西里耶或巴格达,2月又杀回纳杰夫。
两人计划是,由展会打开市场,再开办固定商城,承接政府大项目。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浙江商人眼光独到
“你别看伊拉克这块土地,脚底下踩的都是钱啊!”在伊拉克,黄余庆再三向我们感慨。
黄余庆的人生阅历堪称丰富,当过兵、在杭州捧过铁饭碗,2002年下海后搞建筑工程,“这一行每天吃吃喝喝,喝掉了半个胃”。手术出院后他觉得不能再干下去了,就毅然来到了迪拜,闯荡几年后,现在迪拜拥有三家店面,经营建材、家俱和玩具,生意做得还算顺风顺水。现在他准备把迪拜“慢慢放掉”,逐渐把重心转到伊拉克。
5月来伊拉克考察后,他发出了四个字的惊叹:“哇,真不错!”凭着以前搞建筑的眼光,他说一看这里的房子,不是旧到应该拆了,就是正在兴建的,“这会是个很大的市场。”
和我们一起从巴士拉赶到巴格达的路上,他又对着路两边的随处可见的汽车残骸和破旧轮胎感叹:“就算是收废品也是一门好生意!这里到处是铁铜和塑料。”
黄余庆最为得意的是他独具慧眼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巴士拉有一个公园游乐场,生意很不错。他听说后,就到那里硬生生地蹲守了一天,观察计算人流量。估算结果让他吃了一惊,每天光门票收入就至少可以达到几万元人民币。这个生意,很有搞头。他颇为自得地说:“我的考察和别人不一样,我能发现这个,别人就发现不了。”
说干就干,他马上和巴士拉政府部门签订协议,圈了一块地。又向温州企业订购了整套儿童游乐场设备,总共投入达几十万元。这个月底,他就又要返回伊拉克筹备游乐场的事。
“以后我这个游乐场,入口就是一排十个摇摇车,气势很大。伊拉克南部有十来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每个城市搞一个游乐场都不嫌多!”
向市长介绍义乌经验
如今,张忠义和黄余庆最希望有更多的浙商到来。“因为这里最适合浙商发展。”
浙商的优点一是吃得起苦,勇于吃“第一只螃蟹”;二是会一带多,七大姑八大姨裂变式发展。当年在迪拜,就是浙商救了现在鼎鼎大名的龙城。2004年龙城开业后,第一年第二年都变空城了,主要是靠浙江人扛着把它最终给带起来了。
更重要的是,伊拉克现在除了石油外没有一点工业,急需的日用小百货和建材等商品,正好和浙江的产业匹配,市场潜力很大。
浙江的义乌在这里名气也很大。在和纳西里耶市长会面时,张忠义向他介绍中国的发展经验,先是说了广东深圳,没想到市长挺了解中国,说那里最早靠香港才发展起来,纳西里耶没这个怎么办?张忠义就和他说起了义乌,说那里照样什么也没有,政府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给政策,商人吃苦打拼,就发展成了世界最大的市场。一席话说得市长连连点头。
浙江的农业养殖业,他们觉得在这里也有很好的机会,因为有的是田地没人耕种,而伊拉克的粮食蔬菜又价格昂贵。“巴格达周边你看是沙土,但一挖都是黑土,不管搞农业搞养殖,政府都会大力扶持,很多城市会免费给地。”
在巴士拉的几天里,我们不断碰到有商业考察人员前来,想造电厂的香港人,要做发电机的宁波人,开砖厂的福建人,卖汽车的韩国人……这里正成为勇敢者的乐园。
在伊拉克投资,风险当然也很多。比如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
不确定因素多,基础设施配套不全。但黄余庆的看法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也是这样,等到什么都好了,就没有你的机会了。他的做法是尽量控制风险,伊方有大项目要做?可以,先问“
Money呢?”钱你投活我干。
到伊拉克去!
浙商勇闯战后宝地
本报特派记者 钱锋 王颖
“你别看伊拉克这块土地,脚底下踩的都是钱啊!”在伊拉克南方重镇巴士拉,浦江老板黄余庆对着四周的街道指点江山。
这是全世界最后一块专为中国人预留的市场!”在伊拉克专办中国商品会展的中东塔里木公司老板张忠义这样断言。
“就算是遍地黄金,也要跑得快才能捡得到!”在巴士拉展会卖睡衣的青田商人陈老板说。
商场如战场。抢占先机
至关重要。在战后重建的伊拉克,已经有不少嗅觉灵敏的浙江商人,以迪拜为跳板,勇敢地来到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圈地布局。
无论最后成败如何,他们的远见和胆略,都是值得敬佩的。
本报记者在十几天时间里,在伊拉克从南闯北,再由北而南,探访那里已经为数众多的浙商,听说了很多近乎传奇的故事。
伊拉克北部两个“温州小伙” 托起“红太阳”
在伊拉克北部城市苏莱曼尼亚市中心,有一个大巴扎(市场)。大巴扎的中心,有个叫KASO MALL的当地最大商城,7层楼高,有300多个摊位,其中180多个摊位的摊主都是中国人。中国商人给KASO MALL取了一个更威武更中国的名字:苏莱曼尼亚中国批发城,又叫红太阳商城。
目前,在商城里开店的商人加上打工的店员有四五百人。都聚居在附近的一处公寓楼里,同吃同住,一呼百应,甚是热闹。
夜晚的商城热闹非凡
9月6日晚上10点多,我们在挂着五星红旗和红灯笼的KASO MALL看到客流如潮,连搭自动扶梯都要排队,很有些杭州商场搞店庆时的情景。因为斋月,这里白天客流不多,晚上开始热闹起来。
在一间首饰店挤满了穿黑色罩袍的伊拉克妇女。一只手镯8000第纳尔,相当于人民币50来元;一个小戒指1000第纳尔,相当于人民币五六元。一会儿工夫,一位伊拉克小姑娘就把玩着刚买的戒指,欢天喜地地走了。温州老板虞昌国笑呵呵地说,生意还不错,大概平均有3倍的利润。
在另一间卖手工装饰画的店铺,店堂里醒目位置挂着的一幅城市风光油画加画框标价200美元,已经卖出。江苏商户李薇说,在这里城市街景、抽象类的画最好卖。营业额大概可以做到800-1000美元一天,利润也大概有3倍。
不只是店铺里人多。在走道的大头贴机前,一群络腮胡的库尔德大老爷们排成了队,争相和电脑里的刘亦非等中国美女“拍合影”,此情此景让人忍俊不禁。一千第纳尔(折合人民币约六七元)坐两分钟的按摩椅上,也坐满了休闲的伊拉克人。5楼温州人开的江南人家中餐厅里,伊拉克客人也很多。一个颇像爱因斯坦的白胡子老先生一个人一张桌在那里细细品尝。人家告诉我们,这是苏莱曼尼亚大学的一个教授,三天两头来这里吃饭。
商城还把中国商人的灵活经营引进了伊拉克,在商城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有一箱箱的电脑电视机,一问原来是商城最近每天抽奖促销的奖品,每天送出一样电器。对苏莱人来说,买东西有奖是件相当新鲜的事,有的人中了奖,还将信将疑不敢去领。
老板是两个小年轻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搞出这么个大场面的,竟然是两个30岁上下的
年轻人。伊拉克红太阳集团的董事长叫潘银丰,总经理叫孙嘉霆,两人一个是1978年生人,一个是1982年生人。潘是温州瑞安人,也是迪拜温州商会的副会长之一;孙是上海人,却自称朋友全都在温州,已经变成温州人。
这两个“温州人”是一对铁哥们,潘银丰看起来深沉内敛,孙嘉霆活跃健谈,两人都是年少时就开始在生意场上打拼,在迪拜也都已经做鞋包销售多年。受
金融危机的影响,迪拜这两年有些不如从前。
去年夏天,哥俩就决心一起到伊拉克北部闯闯看。选择北部的原因,是觉得那里是伊拉克最安全的地方。
两人在伊北部呆了十多天,一开始很害怕,到后来发现确实安全,就放心大胆地四处乱撞了。闯荡了多个城市后,看中了KASO MALL,就去找老板Hussain Salih——苏莱曼尼亚数一数二的大富豪谈,本来就想租几个摊位自己搞一个大卖场。没想到双方一见投机,他们就一口气包下了剩下的180多个摊位。
两人回迪拜进行招商,消息传出后,大批中国商人都很有兴致。商城于今年4月4日风光开业,库尔德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前去剪彩,伊拉克媒体云集报道。开业第二天,商铺全部租完,其中60%以上的租户都是温州商人。像温州首饰商人虞昌国本来是作为朋友前去观礼的,当场就一口气订了4家店面。“这是个机遇。”他说。
生意都是要守的
对于生意,商户中也有不少人感到不如意。他们抱怨客流是多但看得多买得少,销售额不大。因为多数伊拉克人现在并不富裕,所以购买力一般,进太好的东西卖不动。
另外,物流也是个问题,如果从迪拜海运进货,从伊拉克南部巴士拉上岸后,要再穿越整个伊拉克南北,成本和损毁率都比较高。
但多数人都还是表示要坚守,包括那些不满意的人,许多商户已在当地置办了汽车等固定资产。经营电器开关、锁具的温州女商人朱淑东就很有信心地说:“一开始,生意都是要守的。”
还有很多的人想进去,前去考察的商人络绎不绝。我们去的当天,就正好碰到从杭州和温州跑去考察的两位叶老板,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着观感。
潘银丰和孙嘉霆也信心满满。他们已经盘算好了下几步棋。先是打算半年之内在苏莱再建一个200多个摊位的建材城,目前摊位基本上已被认购,几乎不需要再招商。
明年11月左右,计划在库尔德地区的首府厄尔比勒,开一个比
CASO MALL大五倍的中国商城,占地5万平方,有800个摊位。“浙江商人,来得越多越好!”潘银丰说。
就在我们在交谈时,一个伊拉克记者敲门进来要求采访。潘银丰说,开业至今已经有十几家伊拉克媒体来采访过了。
“红太阳”开张时,温州商会赠送了一尊金光闪闪的铜马奔腾雕像。就像雕像寓意的那样,1978年生属马的潘银丰和他的铁哥们,是准备大干一场了。
欢迎光临 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http://dibainew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