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标题: 掘金阿联酋 [打印本页]

作者: 迪拜中文网    时间: 2012-4-13 20:07
标题: 掘金阿联酋
走在阿联酋第二大城市迪拜的大街上,眼前的繁华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盛产珍珠的小渔村。20世纪60年代,阿联酋发现大量石油,伴随着1973年、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造成的石油价格大幅飙升,今日的阿联酋逐渐成型。  石油堆起来的繁华
  阿联酋开采石油始于1966年,而当前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78亿桶,位居世界第五。有数据可查的石油产量始于1971年。当时原油价格约为3美元/桶。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3美元/桶涨至12美元/桶。此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两伊战争又将油价推高至34美元/桶。2003年美国对伊战争爆发,国际油价一路峰起,加上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至今原油价格已突破120美元/桶。
  随之而来的,是阿联酋石油产量悄然经历了三倍增长。2012年1月,阿联酋原油产量约为258万桶/天,据此计算,仅石油一项阿联酋日均收入超过3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8年,阿联酋GDP平均增长约9.28%。经历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后,2010年和2011年增长率分别为3.2%和3.3%。
  目前在整个阿联酋的GDP中,石油的贡献率仍在60%至70%。阿联酋被认为是用石油美元堆积起来的国家,也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根据2011年IMF的人均GDP排名,阿联酋以人均GDP59717美元排名第五,之前四国分别是卢森堡、挪威、卡塔尔和瑞士。
  在阿联酋,最抢眼的两个酋长国是阿布扎比和迪拜。阿布扎比是阿联酋最大的酋长国,占全国总面积的86%,对阿联酋GDP的贡献率约63%。第二大酋长国迪拜占全国总面积的5%,GDP占全国总量的27%。其余的几个小酋长国沙迦、阿治曼、乌姆盖万、哈伊马角和富查伊拉的GDP共约占全国的10%。
  经济转型
  石油赐予阿联酋巨大的财富,但这笔财富并非取之不尽。阿布扎比的石油工业处于成熟期,如果按照欧佩克目前分配的生产份额——230万桶/天计算,还可生产120余年。而迪拜的石油处于枯竭期,按照目前的产量和储量计算最多还能开采20年。
  近年来阿联酋喊出了“经济转型”的口号,努力吸引国外投资。为吸引外资,阿联酋在建及已建成的自由贸易区达30多个,其中大部分位于迪拜。
  与阿联酋的其他酋长国不同,石油对迪拜GDP的贡献率仅为6%,对当地GDP贡献率最高的是批发零售业,占到当地GDP总量的30%。世贸组织曾表示,迪拜港是继新加坡与香港之后全球第三大转口中心。为了促进经济多元化,迪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多个商业中心、酒店、港口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有利因素。
  目前航空和旅游业对阿联酋GDP的贡献已达20%,其中旅游业占10%左右。阿联酋联合航空近日公布的业绩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该公司客运量830万人,比上年增长17%。
  阿布扎比也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阿布扎比2030年远景规划》,阿布扎比计划建成包括金融、旅游等多个商业中心。最著名的就是全球唯一一家八星级酒店——皇宫酒店。
  同时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阿联酋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自2003年以来出现大幅增长。此前,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占阿联酋GDP总量的比重基本没有超过1%。2003年到2008年,外国投资占阿联酋GDP的平均比重在7%以上,在2004年最高时达到9.6%。2009年迪拜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时,这一数字一度下滑至1.7%。2010年以后,阿布扎比和迪拜纷纷开始加大吸引外国投资者。
  中国印迹
  在中国人印象里,阿联酋人非常富裕。在阿联酋,中国人也获得了同样的评价。在当地的商场,不仅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人,简体中文标注的商品说明也随处可见,还会见到汉语流利的当地导购。而与欣欣向荣的民间贸易相比,中国和阿联酋的经贸关系显得并没有那么惹眼。中国曾是阿联酋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最近两年,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阿联酋的最大贸易伙伴。在阿联酋吸引外资的排名中,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英国、日本、印度、美国、新西兰等国。
  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东子银行的业绩或许能说明,这块土地的潜力有多大。2008年经济危机时中国工商银行在迪拜开设了子银行,3年间资产规模增长了38倍,达到30.6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46%。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又在阿布扎比开设了子银行。不过,在石油领域中,阿联酋与中国的合作似乎并不多。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林伯强表示:“阿联酋的石油业中,中国占的份额非常少。西方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阿联酋石油市场。而现在中国企业想要进入阿联酋石油领域的机会虽然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很少。”





欢迎光临 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http://dibaine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